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推进“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同向同行、深度融合,引导青年学子在躬身实践中践行使命担当,近日,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计’话未来 ‘E’展团风”社会实践服务团开启暑期“三下乡”征程。团队以“智汇乡村沃土,科创点亮未来”为主题,奔赴乡村一线,将前沿科技融入乡村教育,以实践活动厚植家国情怀,在服务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中,谱写新时代青年学子的奋斗篇章。

柳条乡农阁小学
柳条乡农阁小学位于吉林省四平市双辽市柳条乡农阁村,在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支持下,为学生提供基础教育服务。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志愿者们精心策划并开展了“AI知识进乡村”主题宣讲活动,将人工智能的核心概念及发展趋势传递给乡村学子,随后通过面对面展示机器人并通过通俗易懂的讲解,让学校的孩子们深刻感受到了科技的魅力。

在教育振兴的时代命题下,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责任,向乡村学校捐赠了品类丰富的学习物资,并表示将持续发挥纽带作用,构建长效资源支持体系,为乡村教育事业注入源源不断的发展动能。校方领导对学院的慷慨义举致以诚挚谢意,并对莘莘学子寄予殷切期望,勉励他们以感恩之心勤勉向学,志存高远,日后以所学回馈社会、报效家国。活动临近尾声之际,志愿者团队精心设计并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寓教于乐的趣味互动游戏,不仅有效培养了学生们的团队协作精神,更为校际间的深度交流与合作搭建了充满活力的实践平台。


宝山村乐野小镇
宝山村乐野小镇依托自然资源和民俗文化,打造集休闲、娱乐、观光为一体的旅游模式,不仅带动了周边村民就业,还促进了农产品销售,让乡村焕发新活力。志愿者们深刻感受到旅游对农村地区的积极影响,它不仅提升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还促进了文化的传承和保护。通过与村民的互动,他们见证了旅游如何激发社区活力,增强凝聚力,并为农村发展注入新动力。

郑家屯博物馆
郑家屯博物馆是一座致力于展示和传承地方历史文化的综合性博物馆。馆内收藏了3000余件珍贵文物,从新石器时代到清代,系统地呈现了双辽地区的发展历程,不仅让志愿者们能够接触到丰富的历史文物,也让他们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传承,让他们更加珍惜和热爱自己的文化遗产。

辽河体育公园
辽河体育公园是一个融合双拥共建与群众文化、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双拥宣传主题公园。园内高大雄伟的雕塑群庄严伫立,生动展现了军民携手同心、鱼水情深的动人篇章。志愿者参观后深受触动,他们从栩栩如生的雕塑作品中,真切感受到革命历史的厚重沧桑,通过参观展览,他们深刻体会到了革命先烈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以及军民同心、共克时艰的坚定信念。大家纷纷表示,要传承红色基因、赓续革命传统,将双拥精神融入日常,以实际行动推动军民团结,为国家发展与国防建设贡献力量。



乐稻小镇
沿着“金色吉林”路线,志愿者们走进以乡村振兴为发展核心的乐稻小镇。这片占地4000亩的肥沃土地上,矗立着全东北规模最大的育秧工厂。工厂深度融合科技助农理念,依托物联网系统实施精细化、智能化管理,将育种、播种等生产环节纳入标准化流程,打造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标杆示范基地。志愿者们漫步广袤农田,沉浸式了解水稻等农作物的生长环境,在科技赋能农业的鲜活实践中,对农作物生长有了更直观的认知,也对传统农耕文化与现代科技交融碰撞的魅力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此次实践活动是高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缩影,也是青年学生“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鲜活注脚,生动诠释了新时代高等教育服务社会的使命担当。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立足计算机专业特色,将编程启蒙、数字科普课程带到乡村课堂,以科技之光点亮少年求知梦想,助力打破城乡数字鸿沟,用专业智慧探索技术赋能新路径。这不仅是知识传递与技术应用的过程,更证明青年学子能够以专业之力服务国家发展大局,为实现共同富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澎湃青春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