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晚报》1995年10月20日
长春大学位于斯大林大街的南端,校园优雅,这里既因为拥有全国唯一的特殊教育学院而闻名祖国南北,更因为这里是“团风”精神的故乡而名传省内外。
近年来,随着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在大学生中也形成了经商热。一些学生在练摊、打工、直销、拉广告,忙碌了一段时间之后口袋渐鼓,但思想意识却没有深层次的发展,倒是膨胀了高消费的欲望。针对这种情况,长春大学党委、团委深入到学生中去,组织他们创建知行图书社,开展了“大学生是否应该打工”、“金钱与价值”、“先治贫后治愚”等诸多问题的辩论大赛,“团风”杯知识竞赛等,让同学们无处不感觉到生活中有“团风”鼓舞。在今年校义务献血动员会后,绝大多数班机报名人数都在90%以上,其中有3个班甚至达到了100%。
年初,长春大学又召开了“塑造团风人”工程大会,“团风”精神就像一股温暖的春风,播撒到每一位长大学子的心田。
3月24日晚上,初春的天色已暗了下来,外语学院俄9245班学生万欣在长春站送走了来探望他的姐姐,正要返校,迎面步履蹒跚的走来一位60多岁的大娘,她面带难色的问:“小伙子,请问曙光路在哪儿啊?我是从洛阳来长春找我儿子的。”万欣心想,天这么晚,大娘这么大岁数,又只身一人,就是告诉她也未必能找到。于是主动对大娘说:“我送您去吧。”他像扶自己的奶奶一样把大娘扶上公共汽车,由于大娘晕车,所以他们不得不中途下车,此时夜色降临,走过一个街口,她就和大娘歇一下,就这样,她扶着大娘一步步走到了曙光路,经过多方打听询问,终于将老大娘送到了儿子家中,大娘的儿子叫王颖波,在南岭邮局工作,看到万欣将母亲送到家中十分感激,执意把万欣送回了学校,受“团风”精神的鼓舞,长春大学于佳锐同学拾到万元人民币而不昧,全校同学在3天内为患脑瘤并手术的刘会彬同学捐款7600余元:半盲学生石威走街串巷凭着一把吉他和一腔挚诚,把奔波了两个星期所赚来的钱全部捐给了希望工程……
每日,长春大学的校旗迎着朝阳升起,“团风”精神亦随之在长大校园中无声的闪烁着光辉……
( 刘晶华)

一封署名“团风”的汇款单

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希望工程捐款收据

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致机械学院捐助希望工程的证明卡

机械学院为希望工程捐款的票据

经济学院为希望工程捐款的票据

后太阳小学致经济学院的希望工程明信片

罗海船致长春大学经济贸易学院的希望工程明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