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大学一名共青团员,以“团风”的名义默默无闻地资助3名家庭有困难的同学,这事在长春大学校园涌起一股暖流,继而迸发出全校“学雷锋、学‘团风’”的热浪。学习“团风”精神,也成为12月7日长春大学生、各界青年纪念“一二·九”运动的中心议题。团长春市委做出了《在全市开展学习‘团风’精神,做合格共青团员活动》的决定。
1987年,长春大学设立全国唯一招收重残疾学生的特殊教育学院,给有志报国的不幸中之幸运儿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残疾学生也在这里接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1989年4月的一天,家庭生活困难、双腿截瘫的金燮同学正为温饱问题发愁,这时一张10元钱的汇款单送来了,汇款人“团风”。哦,“团风”,不就是“共青团的风尚”缩写吗?“团风”在长春大学激起阵阵涟漪。不久,校园里又出现了第二个、第三个“团风”,助人为乐而不透露姓名的事迹层出不穷。学校党团组织认为,“团风”事迹和精神,充分展示了当代青年的本质与主流,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反映了共青团员的优秀品质和高尚情操,树立了共青团员的光辉形象,闪耀着共产主义思想的光辉。因此于1990年3月28日做出了学习“团风”精神的决定。让“团风”精神发扬光大的活动,扎扎实实地在长大开展起来。姜维学同学治病缺款,同学们踊跃捐款1647.97元;姜少文同学家庭困难,技术学院团员捐款1430元。全校各级团组织共成立91个学雷锋、学“团风”小组,建立6个服务点,有9000人次参加校内外的“奉献”服务,修理桌椅,为校区铺路,出校义务理发,按摩,修洗衣机等等,不求名利,无私奉献。
今年11月,团中央宣传部的负责同志听取了关于“团风”情况的汇报,评价道:“长大的‘团风’精神不仅仅是个别人不写自己的姓名,为别人资助几元钱的事情,更重要的是它体现了一名共青团员的光荣责任感。它的体现,为共青团员组织树立了光辉的形象和典范。”
共青团长春市委在《决定》中号召全市青年、团员要像“团风”那样,想团员职责,尽团员义务;像“团风”那样,团结互助,为他人排忧解难;像“团风”那样,不求名利,无私奉献。
记者(李已平) 通讯员(闻一平)
1990年12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