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师范部,“团风”已经成为我们团员青年自觉的学习榜样。
我们师范部共有16个班级,四百多名同学,我们来自省内各地,分英语、政治教育、中文、数学四个专业。姜维学是我部数学专业的学生。“团风”给他寄钱的事,在我们师范部可引起了不小的波动,同学们都为自己的队伍里有这样一名团员而感到骄傲和自豪。一时间,“团风”一事在同学们中间成了热门话题,寝室里.、教室里、食堂里、到处都在谈论着“团风”。有的同学问;“‘团风’”是谁呢?他为什么要以‘团风’署名呢?”人们在思索,团员们在思索,最后,同学们得出这样的答案;“六十年代的雷锋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师范部团总支针对这种情况,召开了支委会,支委们一致认为当代大学生的本质与主流,仍然是追求时代精神,体现时代风貌,积极向上,锐意进取和勇于开拓的。应该抓住这一热点在学生中组织开展学“团风”活动。学“团风”倡议一发出,学生们热烈响应。于是,更多的同学开始加入关心姜维学的队伍,更多的同学自愿参加雷锋义务劳动和各项活动。同学们被“团风”精神打动着,受“团风”精神感染着,好人好事在师范部层出不穷。
下面,我着重汇报一下我们师范部同学帮助特教部同学的事。
1988年,我校成立了特殊教育学院,它是我国唯一的残疾人高等教育机构,学“团风”的倡议发出以后,师范部又有更多的同学不约而同的把视线移到了那里,他们默默地关注着他们,悄悄的帮助他们。有的同学在生活上无微不至的照顾着他们,帮助他们洗衣、打饭,有的同学帮他们代买学习以及日常生活用品,有的同学领他们洗澡,还有的同学与他们一起娱乐、搞联欢。
在这里,我想特殊提一下不但在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心照顾残疾同学,并且在学业上帮助他们自强不息、立志成才的同学们。
政治教育六班的李欣同学,坚持每周三、周五为特教部双目失明同学张建等义务读报纸及有助于专业学习的杂志。特教部的同学们说,李欣同学把大量的实事新闻及各类知识带给了我们,这是一种无私的奉献。她的话语让我们更深一层体会到了人间的温情,让我们倍感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当英师9110班的同学们得知双目失明的同学因为没有盲文英语教材,学英语十分困难的时候,就主动去帮助他们。他们读英语教材,然后给盲童学讲解,这样一来,一篇课文的学习需要五、六个小时才能完成。为了更好的帮助他们,全班同学都积极行动起来,大家伙儿想出了一个“轮班工作”的方法,这样既不影响同学们自己的学习,又更有效地帮助了特教部的同学。9110班以这样坚持两个学期了,全班几乎每一位同学都给特教的同学辅导过英语,无论轮到哪位同学,他们都会把它当作一项最重要的任务去完成,用他们中一位同学的话说,就是珍惜每一个能够给他人提供服务的机会。他说:每当听着一声声“老师”、“先生”,我们的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因为我们的付出得到了承认,还能有什么比这更让人快慰的事呢?而在这同时,每一位同学又在期待着,认真准备下一次的辅导。
在我们帮助特教部的同学的同时,特教部的同学也尽他们所能帮助我们。特教音乐专业的同学李洪革经常为我们讲解钢琴、吉他的弹奏知识,并耐心的手把手教我们。
在相互的帮助中,在心与心的交流中,特教部同学的言行无时无刻不打动着我们。因为,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的是冷静之后的默默沉思,是无数失败后的再度崛起,使方寸之地的运筹帷幄,是思念亲人之后的发奋苦读,是战胜残疾的自强不息,是顽强拼搏后成功的喜悦!
在师范部的同学中经常流传着这样一些特教部同学刻苦学习的动人事迹。生活中奉行着“我行”的崔尔丽,是特教学院声乐专业的唯一一位拄着双拐上舞台的学生。她没有专业基础,乐理、视听、练耳都要从零学起,但她说;“我行!”刚上大学不久,她连续低烧三个月,但还是咬牙坚持练唱、练琴,竟睡在钢琴上,她还说;“我行!”她克服生理上的障碍,每天早上总是第一个起床准时去练功。虽然想家,但已有两个暑假没有回家了,她相信天才在于苦练,她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她以“我行”的坚毅、果敢,门门功课都达到80分以上!
在针推专业,有一位正在同时念着三个大学的弱视学生,他叫李少明。为了实现他的理想,为了学到更多的知识,他一边学着针推专业,一边还参加“中央电台的英语广播函授”的学习和“省中医自学”的学习班。学习的劳累,是他的双眼网膜拨离,随时会导致失明。但他仍然学习,他说:“我不能放弃我的目标,不能大步地走,我就一小步一小步摸索前进!”
还有没有双臂用嘴啄笔顽强学习美术专业的刘京生,坚持每周坐火车去沈阳听一次课的弱视同学张卓,刻苦练功,以琴房为家的盲同学聂建宏,等等等等。
残障同学动人的事迹像一脉脉新鲜的血液注入了师范部每一位同学的心中,大家说,能为这些同学做一些事情,我们就是再累也值得!
也有人曾善意地对我们说:你们拿出自己那么多宝贵的学习和休息时间,去帮助残疾同学,多不合算!可用大家的话说,我们之所以这样做,除了一些同情,更重要的是理解与支持,用我们的行动让他们感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鼓励他们树立起生活的信心,帮助他们树立起生活的风帆!从而去实现王克成书记所说的,学“团风”应当体现当代大学生的价值,体现出一名共青团员的风尚!是的,我们确实牺牲了一些宝贵的时间,但我们也从中得到了令人珍惜的收获,那就是他们不甘碌碌无为,顽强拼搏的毅力和刻苦钻研、忘我学习的精神,他们使我们的思想得到启迪,心灵为之震撼。
张明华,是我部9110班的学生,刚考上长大的时候,她觉得学校不理想而失落,总是提不起精神来学习。中考成绩下来了,他的成绩属“中下游”。随之而来的,是对自己要求的放松。“团风”来了,象和煦的春风吹进了她的心田,她也加入了帮助特教同学的行列,主动承担了帮助盲同学叶子杰的英语学习任务。在与特教同学接触的过程中,她被深深地打动了,思想疙瘩解开了,与他们相比,她感到很惭愧。从此以后,她一方面默默的帮助小叶学习英语,一方面自己加倍地学习,在她的努力下,她的学习成绩一跃为班级的第七名。前不久,当她在电话里听到称他为“先生”的小叶高兴得说英语成绩打了85分时,激动得不知说什么才好。现在,她不再是个忧郁的小女孩了,她变得开朗起来,常常对大家说,我爱我的专业,毕业后我愿意当一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师!
就这样,从师范部到特教部,从特教部到师范部,同学们都自觉以“团风”为榜样,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随着学习“团风”活动的深入开展,学习“团风”已不再是一种简单的模仿了,“团风”精神的体现也远远超过了它原来所包含的范围,它已成为鞭策我们努力向上的强大动力。
现在,在师范部,勤学好问的同学多了,刻苦钻研的同学多了,老师们说,这批同学自觉刻苦的学习精神达到了一个“最”!每天早晨同学们都自觉地利用课前五分钟或课前半小时,进行语言表达练习。英语、政教、中文等专业的同学都先后开展了这一活动,为将来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打下牢固的基础。政六班的同学以《青春断想》、《如何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等题目做演讲,进一步坚定了专业思想。英语专业的同学还利用每周二的英语角,争先恐后地向外教展开猛烈的“攻势”,到处都洋溢着一种浓厚的学习气氛。还有的同学早起学习,捧着书本在楼梯的过道里、走廊上看,有的同学干脆背着书包来到教学楼前,等着看门的老大爷开门。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现在政教六班等班级已消灭了补考现象,英语10班的“精读”平均成绩一下子增加了5分!
“团风”,从他来到我们校园的那天起,就以其强大的力量时刻影响着每一位同学。在学风转变的同时,团员们的思想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人们欣喜地看到,千万个“团风”在成长。
还记得八九年冬天的一个晚上,我们的二食堂突然起了火,当同学们得知这一消息后,都积极的行动起来,开始救火。尤其是广大的共青团员,毫不犹豫的献出衣服、脸盆、水桶等,他们用果敢的行动又谱写了一曲“团风”之歌。
英语八班的同学也在“团风”精神的激励下,走出校园,服务于社会。他们到解放大路小学做义务辅导员,成为孩子们的知心朋友。
“团风”精神像珍贵的“火种”,时刻燃烧在每一位青年的心中,并从一双手传到了另一双手。
刚入学的新生中,有一个叫王桂华的同学,她家在农村,父母年老体衰,失去了劳动能力,生活很清苦。她依靠着姐姐读完了中学和补习,终于考上了大学,然而随之而来的却不是喜悦。是啊,哪有足够的钱上大学呢?好心的姐姐卖掉了家里的耕牛,换了钱作为小桂华上学之用,懂事的桂华深知这钱来之不易,上学了,她只用五角钱作为每天的伙食费。大家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在支部的倡议下,同学们从自己的生活费里拿出了一元、两元......当支部书记把钱送给她的时候,捧着这五十五元钱,两行热泪滴在钱上,她哽咽住了。为了表达她的感激之情,她把自己精心制作的30个小钱包放在同学们的桌堂里,为了倾吐她的心声,还充满感激地写了一篇《爱之河》。
在我们部的中文四班有一个高高的个子,看起来很健壮的男同学,他叫韩壮,已利用假期时间,为家乡的孩子们义务办了三期作文辅导班,辅导过150个小学生,批改了120篇作文,现在他还能时常收到孩子们寄来的作文和写给他的感激信。他的学生越来越多,他说,将来毕业了,一定回家乡,为了家乡的教育事业,为了孩子们!
更令人欣喜的是,在我们师范部又出了一个“学团风”。那是在英七班家境困难王云凤同学丢失了70元钱的时候,她意外地收到了一封装有十元钱的信。信中说;“每个人都有不如意之时,那么忘掉它,今天的失去就是为了明天的不失去,生活是美好的,要珍惜这美好的时光,去学习生活,这点儿钱你先用。”信的落款,是清晰而醒目的三个大字;“学团风”!
这,就是我们的团员,在危难之时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把火热的心奉献给别人,奉献给社会!在师范部,越来越多的人向党递交了《入党申请书》,《马列著作》和《毛选》成了大家热衷的对象。从生活环境到生活秩序,这一切的一切都在潜移默化之中改变着、更新着、完善着。
“团风”,能在大学校园里,能在长春大学这片沃土上产生,作为“团风”故乡的一员,我们都从心里为能有这样优秀的共青团员,有这样的好同学而感到骄傲和自豪!这说明,在我们青年当中,还有一大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优秀青年在,有一大批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可爱的青年在!而“团风”,作为青年中的代表,已毫不逊色地将一代大学生的风貌展现在人们面前,他似清新和谐的春风,吹开了紧锁的心,吹化了冻结的冰,吹遍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愿春意长存,愿伴随着这春风谱写出更多、更美的团结、友爱、向上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