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此网站!

“团风”精神的发展历程

长春大学“团风”志愿者协会 情况简介

创建时间:2014-01-01

传承“团风”精神 志愿服务社会——长春大学“团风”志愿者协会情况简介

屋檐下的水滴,平凡普通无奇,点点滴滴,却汇成大海潮汐,水滴无声无息,它的涌动,却激得浪起潮飞……

长春大学—渊源溯及1945年的长春大学农学院,其后,校名数度变更,1987年李鹏同志为学校题写“长春大学”校名,并题词:“立足地方,面向未来”。多年来,学校已发展成为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的省内著名学府,在为国家建设和社会进步输送大批合格人才的同时,学校还注重青年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精心培育出了体现当代团员青年优良品质的“团风”精神,并以各种方式和途径,不断使其发扬光大。

长春大学是“团风”的故乡。1989年4月,学校先后出现10余次以“团风”名义资助3名困难学生的感人事迹后,“团风”在校园里以至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学校各级组织因势利导,精心组织学生广泛深入地开展学“团风”精神活动,整个校园迅速掀起了学“团风”、做“团风”的热潮,“团风”似一股春风,从这里吹遍长春,吹遍吉林,吹向了神州大地。 “团风”事迹集中展示了当代青年的精神风貌,体现了共青团员的优秀品质和高尚情操,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青年身上的延续与发扬。“团风”事迹出现后,团中央、中共吉林省委、长春市委、团省、市委都给予了高度重视,分别做出决定和批示,并发出通知,要求在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员青年中深入开展学“团风”活动,让“团风”精神不断得以深化和弘扬。在“团风”精神的感染和激励下,青年学生讲理想,讲学习,讲责任,讲奉献,自觉弘扬“团风”,实践“团风”已蔚然成风气。1991年10月,我校外语学院崔萍同学,作为“在成才的道路上—全国大学生优秀事迹报告团”成员,在全国各地宣讲我校“团风”事迹,受到江泽民、李鹏、李瑞环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1997年5月,担任上海市达捷玻璃艺术品有限公司总设计师,曾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自强模范、上海市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的我校特殊教育学院毕业生洪泽,受到了江泽民总书记的亲切接见。

1999年7月,长春大学“团风”志愿者协会正式成立。几年来,在学校的正确引导和广大团员的支持下,协会日益发展壮大,现已发展成为拥有12个分会、4000多名会员,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青年志愿服务集体。协会组织机构健全,奖惩机制完善,在志愿者招幕、培训、考核、评估、表彰、筹资、项目运作等各方面都能协调运作,规范进行。协会自成立以来,始终高举“弘扬团风精神,志愿服务社会”的鲜明旗帜,秉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积极发挥团员青年的先锋模范作用,以“立足校园,服务社会”为活动主旨,深入地开展了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广大志愿者积极地参与其中,他们以切实行动诠释着“团风”精神的真谛,履行着无私奉献的青春誓言,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不断赋予“团风”精神新的时代内涵。

几年来,协会组织会员深入到省内各企、事业单位、农村等地广泛开展扶弱济贫、卫生环保、支教助教、社区公益、会展服务、社会实践和乡间大篷车等志愿服务活动,经过多年的不懈探索与努力,各项志愿服务活动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扶弱济贫—多年来,协会一直关注和关心着社会上那些在困境中无助的弱势人群,并与长春市三道敬老院、同心老人院、幸福乡敬老院、省孤儿学校、省少年管教所、省女子劳教所、南湖安老服务中心、市公交公司建立了长期的联谊关系。每到节假日,在残疾学生的居室里,在老人院的木床前,在儿童医院的病榻旁,在少管所的铁窗外,在孤儿们的宿舍里、在公交车上,都能看到“团风”志愿者服务的身影和那暖人的微笑。面对那些贫弱的人,志愿者们也从未表现过吝啬,为了让身患病症的学友能够重返校园,为了让手术台前的小黄莹能拥有希望,为了身心疲惫的灾民重拾信心,志愿者们都曾解囊相助,奉上一份年轻而真挚的心意。几年来,“团风”志愿者照顾和帮助的孤寡老人、失学儿童、经济和生活上无助者达900余人,为他们捐款近2万元。

卫生环—在关注卫生环保,建设家园的行动中,“团风”志愿者更是冲锋在前。他们高举“天天环保”的绿色大旗,向全市青年发出倡议: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固守承诺,保卫祖国的碧水蓝天。几年中,协会曾多次组织会员为白桦林梳妆,为南湖“除尘”,积极宣传“人与自然和谐与共”的环卫理念,深入社区、校园、工厂等地开展防沙护林,种草植树活动,以生动的环保实践,扩大舆论宣传,引导人们参与环保,为春城的环保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在长春市的伊通河畔,“团风”绿色志愿者建立了六个环保示范区,坚持常年在那里开展种草植绿、保护母亲河活动。

支教助教—目前,协会已经同长春市第二十六中学、净月潭潭西小学、拉拉屯小学、德惠市十五中学等10余所中小学校确定了共建关系。协会会员经常利用课余时间深入各学校,免费为那些成绩落后的学生辅导功课,还经常捐资捐物为那家庭条件差的学生解决燃眉之急。几年中,协会助学捐资达9000元,捐赠书刊万余册,捐赠衣物3000余件,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表达对教育的支持,给那些渴望知识的学弟学妹送去了一丝希望、一份爱心。在德惠市十五中学,“团风”志愿者无私地资助者郑海霞、赵君等五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面临辍学的学生,正是由于他们的悉心帮助,这五位学生才如愿以偿地升入了十五中学的高中部,获得了重返课堂的机会。同时,他们还把十五中学确立为学校的“团风”爱心基地,常年在那里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他们要让“团风”滋润每一位少年儿童的心田,让“团风”之花绽放校园。在白城市的大安县,“团风”志愿者为那里几百名求学的儿童送去了希望,正是他们的慷慨解囊,大安市彩虹希望小学才得以建设落成。

社区公益—社区建设是现代城市建设中心的一个重要环节,几年来,协会一直坚持不懈组织会员利用节假日时间,走上街头,深入小巷,免费为社区清扫卫生,制作各类宣传板报,普及科技和法律常识,提供医疗保健指导,提高市民的外语水平。同时,还经常有针对性的开展理想信念和无神论教育活动,引导社区居民一起争创文明社区,为社会的发展建设尽心竭力。目前,协会已经同幸福乡社区建立了“团风”HTH(心联心)外语角,与长春明珠地产建立了家教服务中心,与南湖街道办事处建立了社区文化站,同净月旅游开发区建立了街道挂职锻炼处,这些社区公益关系的确立,为“团风”志愿者提供了更多的服务社会的机会,使其在锻炼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和质量。2003年,幸福乡 “团风”HTH(心联心)外语角还被团市委授予“长春市十佳社区外语角”。

普法宣传—作为“团风”志愿者协会的会员,人人都把学法普法当作自己的义务。协会曾多次组织会员深入广场、企业、工厂、村镇开展各类法律知识宣传普及活动。特别在每年的暑期,协会组织会员深入农村和山区,在那里帮助居民普及婚姻法、合同法、土地法、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以他们自身所学去增强农民的法制观念,提升农民的法律意识。

会展服务—协会曾多次组织会员参加各类展会的服务工作,通过出色的表现,向社会展示大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几年来,协会组织会员参加电影节、雕塑展、教育展、冰雪节、中国长春汽车博览会、中国长春农业博览会、东北亚贸易博览会、亚冬会的服务工作,并出色完成任务,受到了中外来宾的好评。

社会实践—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青年学生适应社会,塑造自我的有效途径。自1997年以来,我校连年被团中央、团省委、市委评为大中专学生志愿者“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在服务青年成才,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建设城乡精神文明,推进扶贫接力计划等到方面,收到了实效。1997年,原团中央第一书记李克强同志还亲自视察了我校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情况,并给予了高度评价。多年来,我校加大了学生实践活动的服务力度,“团风”志愿者协会会员深入吉林、山东、陕西、辽宁、内蒙等四省一区的广大农村,广泛开展中国农村质量调研活动,在活动中宣传国家对农村的政策法规,调研农民的生活质量,普及相关法律知识,调研结束后,志愿者们撰写了大量的质量调研报告,并上报国务院及国家相关部门,受到了上级组织部门的好评。学校也被评为中国农村质量调研活动先进单位,并授予最佳协作奖。

乡间大篷车—我校还活跃着一支残疾大学生“团风”志愿服务队伍,他们常年以勤劳的双手为社会奉献着无私的爱。每年暑期,他们都组织近百名盲人大学生深入到偏远地区开展义务按摩活动。几年来,我校的盲生“团风”志愿者在德惠市十二马架村、农安县的青山村,为近5000名村民开展了医疗保健、针灸按摩等方面知识的宣传和咨询活动,并为500多名身患疾病的村民作了针灸和按摩治疗,受到了当地居民的好评。

抗击非典,与你同行—在防治非典的特殊战役中,协会组织会员成立了宣传、保卫、消毒、慰问、信息等五个志愿服务小组,积极地参与到学校的非典防治工作中,在此期间,协会共组织会员对非典防治知识进行宣传61次;组织在寝室、课堂、食堂消毒118次;组织会员慰问医务人员和学校非典防治工作者12次,自发写给亲人和医务人员的慰问信达5320封,他们不畏艰难,敢于胜利的劳作极大地支持了学校的非典防治工作。

几年来,志愿者们的全心付出,使协会的开展的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并多次得到团省、市委的表彰和奖励:2000年至今,“团风”志愿者协会先后被团市委评为“文明社团”2次、“十佳学生社团”、“长春市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服务集体”、“长春市青年文明号”、“长春市学习雷锋志愿服务先进集体”、“长春市优秀助老志愿服务队”;2002年被团省委评为“吉林省青年文明号”,2004年被团中央评为“百个优秀志愿服务集体”,2006年被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评为“第二届全国高校优秀学生社团”,2007年被团市委评为市优秀志愿服务集体。同时协会开展的活动也多次得到省内各大新闻媒体的深入报道:吉林电视台、吉林教育电视台、长春电视台多次进行了报道;《中国青年报》6次;《吉林日报》13次;《长春日报》21次;《长春晚报》18次;《城市晚报》20次;《新文化报》15次;《东亚经贸新闻》18次。

“团风”精神是一笔弘扬社会公德的宝贵精神财富,志愿服务是一个具有深远社会意义的社会行为,长春大学“团风”志愿者协会将继续高举“团风”精神的大旗,不断发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以志愿者们追求真知、不懈奋斗的满腔热忱和青春豪情,在波澜壮阔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洪流中,为祖国和人民做出更新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