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此网站!

“团风”精神的发展历程

《中国教育报》大学自有大爱

创建时间:2014-01-01

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是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发展起来的。1985年山东滨州医学院开始招收肢残学生。1987年长春大学率先成立了特殊教育学院,在全国开创了集盲、聋哑和肢残为一体的残疾人高等教育。之后,1991年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工学院、2000年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等9所大学也相继招收残疾学生入学。目前我国特殊高等教育院校招收本科生的有4所,招收专科生的有5所。2003年在高等院校就学的残疾人共3899人,其中进入普通高校的有3072人,后者主要是肢残学生。记者日前走进长春大学特教学院对残疾人受教育情况进行了调查。

来到长春大学特教学院,你会一下子适应不过来。来来往往的年轻人中既有健全人,又有盲人、聋哑人和肢残人。18年来,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培养了数以千计的残疾人大学生,很多毕业生成为不同行业的专家。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洪泽,1997年被评为“全国自强模范”和“上海十大杰出青年”,她设计的两幅作品在素有玻璃王国之称的捷克艺术家参展的情况下夺得第五届亚洲及太平洋国际博览会国家金奖。家住宁夏回族自治区贫困落后的农村的王结,利用自己所学的针灸推拿知识为当地的农民解除疾病痛苦,创办了宁夏第一所盲人按摩培训学校,出版发行12万字的专著《中老年保健按摩》,被评为全国“自强模范”。

创建教育体系

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的教育目标是注重毕业生的生存兼顾他们今后的发展,使广大残疾人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平等、参与、共享”的奋斗目标。残疾人教育注重普及兼顾提高,逐步使残疾人高等教育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大体同步,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残疾人高等教育的路子。

面向残疾青年的特殊教育有着明显的特殊性。残疾青年进入大学非常兴奋,在学习上刻苦钻研。残疾学生有较强的表现欲,学习的吃苦精神和毅力都比较强,注意力的稳定性好,对所感知的事物容易再现。盲人的听觉、触觉都非常灵敏,听觉记忆力惊人。

但是残疾人毕竟在生活和学习中存在着种种不便,生理缺陷使他们接受外界的信息有限,在不同程度上妨碍了他们认识世界和接触社会的能力,他们的心理成熟程度达不到健全大学生的水平,思想感情比较脆弱,学习能力和主动创造性差。所以高等特殊教育培养目标不能与普通大学完全一样,在不偏离教育部所确定的本科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前提下,充分考虑盲、聋哑及肢残学生存在的身体残疾和毕业后就业岗位的局限。

长春大学把培养目标定位于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具有从事本专业就业能力、一定创业能力和能够运用所学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并且具有继续学习和运用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的能力;具有自尊、自爱、自强、自立精神的应用型专门人才。特教学院在教育上着重突出三方面,第一,注重专业能力培养,以社会某一类职业岗位所需要的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重点培养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能力、技能,适应具体工作需要。第二,注重完善人格的形成,使身体有残疾的学生具有完善的人格和坚强的自信心。第三,注重综合素质培养,提高毕业生融入社会能力。

专业设置关系高等特教能否成功和毕业后能否就业的大问题。专业设置还要充分考虑盲、聋哑和肢残学生的不同生理、心理特点,还要根据时代发展、社会需求的基础来定夺。

推拿专业是为盲生开设的。他们难以形成视觉表象,缺少形象思维,听觉、触觉、嗅觉比较灵敏,受外界干扰较少,记忆力强。音乐专业也是为盲生开设的。盲人丧失视觉后,对声音更专注,对音乐更敏感,更多地倾向于在声音中寻求乐趣,适于搞音乐表演。艺术设计、绘画专业则是面向聋生的。他们非听觉功能比正常学生更为敏感,具有较敏锐的视觉观察能力,对具体形象事物感受力强,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注意力相对集中。会计学专业主要招收肢残学生,可完全发挥其能力和潜力。

营造教育环境

由于残疾学生受身体条件限制,学习、掌握知识存在着许多意想不到的障碍。长春大学特教学院的教师、员工们为培养学生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和不懈的努力。

以推拿专业为例,针对盲生视觉障碍要多搞形象教学。在这里,画图不行,做多媒体课件当然也不行。要做成形状准确的模型让学生触摸后能建立起准确概念,而有些概念又很不容易做出模型来。比如说脊髓的灰质与白质,如果有视力画张图就一目了然了。怎么办?做两个柱体,一个剖面是灰质,另一个剖面是白质,两个柱体结合在一起但长短不一样,这样盲生一摸就明白了。

给盲生上课的另一个要点是发音,一个字的发音不准都可能引起歧义。中药里的“柴胡”东北口音容易读成“才胡”。教师常常在备课时桌上放一本新华字典,哪个字的读音吃不准了就要翻翻字典。另外语速、语音都要讲究,要让盲生能听出重点,并能当堂做出盲文笔记来。

高等特教的发展也必须跟上现代化的步伐。特教学院在教学内容上努力实现现代化,采用了幻灯机、投影仪、录像机、DVD机、多媒体系统及各种计算机软件等。学院建设了国内一流的盲人电子阅览室,聋人电子美术设计室,并设计制作了一批适合残疾人特点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建立了盲生多媒体医学诊断模拟实验室,建立了国际先进的聋人远程高等教育网络直播室。由国际视障教育学会援建的我国唯一的“国家视障高等教育资源中心”已经建成。特殊教育学院拥有微机60多台,特教书刊20万册,盲人图书7000多册,完全能满足培养残疾大学生的需要。

特殊教育学院建在校本部,让残疾学生完全融合于长春大学的校园文化中,与健全同学共享学校的教育资源、人文资源。实践证明,这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体系。特殊教育学院的学生接受与健全大学生同样的文化素质教育,同样参加全校公选课的学习,同样可以选修第二学位和辅修专业。

注重心理康复

残疾人由于生理缺欠容易形成心理缺欠。高等特殊教育的目标是让残疾学生恢复正常人的生活,回归社会,在校期间就必须帮助他们做好心理康复。近些年我国特殊教育引进了国外特教的“全纳教育”概念,即把残疾生尽可能地放在健全人的环境中去适应。长春大学特教学院置身于普通本科大学校园内,肢残学生的教学任务全部由其他院系的专业教师承担,与健全生一起上课,盲、聋哑学生专业课和基础课在内容上也尽可能地接近普通教育的教材。事实证明这么做有助于消除残疾学生的封闭、孤独、自卑、多疑、依赖等不健康的心态,同时也提高了他们融入社会的信心和能力。

学校积极促进残疾大学生与健全大学生的沟通融合。残疾生自身很渴望参加外界的活动,参加健全同学的舞会。跳一次舞回来高兴好几天。学校则是尽量为他们创造条件。学院的聋哑学生篮球队已成为

吉林省的代表队,在全国比赛已取得第六名的成绩,而且是唯一一支没有专项投入的业余球队。

长春大学特教学院音乐专业学生,多次参加了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出国访问演出,足迹遍及俄罗斯、意大利、奥地利、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等18个国家和地区。美术专业学生的100多件作品在美国华盛顿、纽约、费城等地巡展,有的学生在联合国总部大厅现场作画,受到广泛好评,部分作品被国际友人收藏。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温郑伟,通过刻苦学习和潜心钻研,发明“新式多功能盲杖”,于2000年获“实用新型发明专利”。

学校的艺术学院和特教学院有些专业学生一起上课。残疾生与健全生常常有周末联谊活动。常见的是,在盲生教室里,一个健全生在前边朗读一篇文学作品或科学文章,全体盲生坐在下面鸦雀无声,有人还把朗读内容录下来,准备晚上回宿舍在床上接着听。由于盲文书籍出版量有限(一本《红楼梦》翻译成盲文书要摆满一书架),远不能满足盲生的求知欲望,而现在的广播节目里广告及无聊的搞笑节目太多,所以盲生们很珍惜这样的夜晚。

这种接触在双方的心灵深处引起了震撼,有时还擦出了爱情的火花。特教学院音乐系来自合肥的男生石威是一位很有天分的吉他手,但苦于盲文乐谱太少。外语学院品学兼优的漂亮女生朱佳文在合作中与他相识。为了帮助他,小朱自学了盲文和五线谱。两人由相爱而结合,现在生活得很美满。类似的婚姻还有好几对。

特教学院的品德课重点之一是教育学生回报社会。学校针对部分学生入学前对社会的看法欠妥当,有怨气或是总觉得自己委屈,觉得接受援助理所应当,稍不如意就骂、就闹的倾向,反复讲人生不幸不是社会造成的,要自强自立,得到帮助要学会感激。

参加志愿者活动是一种有效的方式。特教学院组织了“团风”志愿者协会,为附近社区居民提供义务按摩服务,4年来已累计服务4万多人次。残疾大学生还积极参加“三下乡”活动,多次去吉林省德惠县十二马架村为困难农民义诊,为村小学师生做报告,为村民举办专场文艺演出;学美术的聋哑大学生到双德乡三家子村为该村画大幅壁画。这些活动的主旨是增加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和认识,尤其是加强他们回报社会的意识和能力。

关怀无微不至

做残疾生的工作,最重要的是爱他们、尊重他们、理解他们。许多学生在进校前行为和心理存在着种种障碍。为消除有形的和无形的障碍,教师们,尤其是辅导员、生活教师为此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

学院负责学生工作的副书记赵利军大学毕业不久就开始与盲生接触。他说起第一次深夜去宿舍检查,只见黑着灯的房间里,上下铺的两个盲生在喊着:“马二进三”,“炮二平五”。原来盲生们不知到天色的变化,时间概念不强,俩人正用术语按照各自头脑中的棋谱下棋。也是一个深夜,有位盲生来求助,原来盲生对蚊子毫无办法。赵老师回家取来苍蝇拍,60多个男生,4个人一间,挨着宿舍打了半夜。以后每到夏天,赵老师就承担起为男盲生宿舍打蚊子的任务。

健全大学生得了病,同宿舍的同学陪着去医院就是了,残疾生则不然。一次大个子聋哑男生方磊得了急性胃炎,在医院赵老师背着他上下楼,还把赵老师前胸后背吐得没一块干净地儿。赵老师穿着脏衣服护理了他一夜。

赵老师印象深的还有照顾无臂男生的事。刚开始的时候学校招收了一名无臂男同学。他进餐和排泄无法自理,更多的时候他是找同学来照顾,但同学也不可能总在身边,他就来找老师。照顾成年人不像照顾小孩,整不好就弄一手。有时候赵老师也有想法,我也是大学毕业,也读了了硕士,说起来大学教师也让人羡慕,可我这是在干什么呀?可转念一想,残疾生的工作就需要这么做。老师的付出会使他感受到社会对他的关爱,不再抱怨世界对自己的不公平,会更珍惜人生。

而心理调整往往比这还要困难。在健全生宿舍,谁懒得打水喝一杯别人暖瓶里的水算不了什么。但是在盲人新生宿舍,一个半盲生总是这么做就招来了恶意报复。辅导员来做工作,报复者开始时认为“你们明眼人联合起来欺负我”,反应很激烈。赵老师就把这位盲生请到家里吃饭,边吃边谈,反复做工作,讲人生需要宽容的道理。工作做通了,这位盲生真诚地检讨自己的不妥。毕业几年了,过节前给老师打电话还常常提及此事。

还有一次,一位品学兼优曾随团出国表演过舞蹈的聋哑女生小芳(化名)在谈恋爱时遇到挫折,经不住打击突然失明。这对于聋哑人意味着什么?!父母连夜赶来痛不欲生。去医院就诊,医生说是癔病型暂时性失明,但要抓紧治疗,方法是心理调治加上吃一点安慰剂。但面对一个无听觉的聋哑患者医生表示无能为力。怎么办?赵老师与学生会几个女生陪伴小芳“聊”了一天一夜。如何聊?师生二人拉着对方的手在手心上划字。很慢,但只有这样小芳才能“听懂”。聊的有大道理,也有小道理,也掺进一些笑话。聊到第二天中午,赵老师问别的同学她平时爱吃什么,说是糖葫芦。当糖葫芦拿进来时小芳伸手去接。大家先是一愣,她的父母大哭起来——孩子复明了!小芳也大哭起来,赵老师也哭了。小芳后来健康地毕业,有了美满的家庭和一个可爱的孩子。

去年弱视生王哲报考硕士研究生,成绩相当不错。但是他患的是白化病,面试没有通过。招办又为他联系了贵州一所学校,校方看书面材料很感兴趣,可是一通话就表示不行。学校一方面向各校推荐,另一方面也做他的工作,劝他放弃。因为一般学校既没有特教的经验和设备,也没有特定的生活设施。王哲想通了,顺利地就业了。

实践证明,学校、教师们付出的心血、努力是完全值得的。

身残自强不息

正因为残疾人身体的一部分存在生理缺陷,所以生命科学规律必然使其身体自身代偿功能发挥出健全人无可比拟的潜能,而这种潜能可以铸就不屈的脊梁,形成撼天动地的精神。正因为残疾生曾多多少少受过一些挫折和磨难,所以多数人进入大学后格外珍惜学习的机会。

下肢瘫痪的女生李博玲是会计专业的。她在校期间的时间除去睡觉都是在教室和图书馆度过。每天休息得很晚,又不好意思打搅别人,就自己悄悄地摇着轮椅去水房用冷水洗把脸,常常摔倒在水房。她人有点胖,家里条件有限,轮椅的质量不太好,时间一长生了褥疮。老师知道了立刻领她去医院。就是这样也没耽误一天听课。功夫不负苦心人,她以本专业第二的成绩考上了长春税务学院。

半盲生楚洪波曾以优异成绩考上北师大数学系,不幸在大二那年突然因视神经萎缩完全失明。面对巨大打击小楚没有被击倒,转到长大特教学院后他咬紧牙关从头做起,只用了一年时间就学会了盲文,补上了一年级的中医基础课。第二年成绩就由全班倒数第一跃为第一,2000年全国评选“十佳大学生”时小楚是东北三省唯一入选者。

残疾生的另一个长处是集体荣誉感强烈,一旦入选参赛往往全身心投入,不遗余力。特教学院的孙桂红等5名学生参加了第六、第七届远东及南太平洋残疾人运动会,由于备战刻苦、准备充分共获6枚金牌、7枚银牌和两枚铜牌,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残疾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和较高的文化素质。

玉琢成器,还要展示出来。毕业生的推介也是学校的一件大事。请专家来讲如何参与就业竞争,他们不了解残疾生的特点,那么就由特教学院的老师来讲,教特教毕业生如何展示自己的优势:“我们不但在技艺专长上毫不逊色,我们还有踏实专注的长处,另外聘用我们还会得到国家有关政策给企业的种种优惠。”这些都是实话。残疾生工作踏实、专注。一个高等级的烧、刻瓷盘,制作需时两个月,如果是健全人坐在那儿干两个月是很苦的。但换了残疾人,没有那么多的干扰因素,可以轻松地、专心致志地干好。所以特教毕业生的就业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困难。按摩院就不必说了,在广告设计公司、电脑动漫画企业、盲聋哑学校,长大特教学院的毕业生都是很受欢迎的。

长春大学校长宗占国教授认为,残疾人高等教育的数量和质量是社会文明和教育发展程度的标志。我们国家很重视残疾人高等教育,在出台的《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教育条例》、《高等教育法》等法律法规中都对残疾人的高等教育有明确的规定。但是与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相比,与发达国家的残疾人高等教育相比差距还很大,我们任重道远。21世纪,中国残疾人高等教育事业正面临着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愿更多的残疾人从中受益,从而提升他们的受教育水平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