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此网站!

“团风”精神的思考与探索

依托“团风”精神有效载体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养成

创建时间:2014-01-01

我校一直以“团风”精神为指引,本着“重在建设、立足教育”的方针,坚持教育与指导相结合、咨询与自助相结合,积极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一、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必要性

(一)人格与健康人格

人格,是相对于认知、情绪、意志等而言的一种心理现象,也叫个性,它反映了一个人总的心理面貌,相对稳定且具有独特倾向性。人格涉及四个方面:全面整体的人、持久统一的自我、有特色的个人和社会化的客体。

健康人格有一个非常鲜明的特质,就是在个体人格内部能形成有效的平衡调节机制。通过内在的平衡调节机制,实现理想与现实平衡,自觉进行人格整合,摆脱现实中的烦闷甚至痛苦,积极有效地参与社会生活;实现个体与群体的平衡,正确对待他人和社会,积极评价自我,既不狂妄自大又不自卑自贬,形成承受、超越挫折的积极心理;实现心理需求与满足手段的平衡,通过自身主观努力且又不脱离现实的手段去满足物质、精神需要,进而逐步使需要层次递进、上升,实现个人潜能的发展和个人需要的全面满足。对象不同,健康人格的特征也就不一样。

健康的大学生人格应具有的特征应该是:正确认知自我,智能结构健全而合理,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不断进行社会化活动,富有事业心,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和竞争意识,情感饱满而适度。大学生不健康人格是指人格畸形发展,表现为过度的焦虑、自闭和以自我为中心,例如:自卑、孤僻、悲观、多疑、抑郁、冷漠、敌对等等。这些不健康的人格因素不仅影响大学生学习和生活,妨碍正常的人际关系,还会给人蒙上一层消极、灰暗的色彩,给社会带来不利因素。

(二)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

人格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变化发展过程。人格的发展经历幼儿期、少儿期、青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几个阶段,在每个阶段里,人格各有其不同的矛盾、特点和发展任务。人格的发展如果不符合阶段性特点或错过了阶段性发展任务,则很难取得成功。青年期是健康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大学生年龄一般在20岁左右,正值青年期,其人格的需要结构(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的需要、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正逐步成熟。这个阶段也是个体社会化过程质的飞跃时期,是初次社会化即把一个尚未具有社会成员资格的人转化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的完成时期。新的社会角色及其转换促使大学生在激烈的人格冲突和选择中形成了自己的人格。

大学生的人格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身体急骤成长和变化;第二,情感丰富、强烈,但不稳定;第三,逻辑思维迅速发展,但有时带有主观性和片面性;第四,自我意识增强,关心自己未来,有能力进行自我教育;第五,富于理想,对未来充满希望,但有时对现实不满,容易走极端。

这一阶段,大学生在人格发展上必须完成两项任务:第一,了解和发展自己,做好“自我角色认同”。大学阶段是实现自我角色认同和顺应的关键时期或又一次机会。因此,无论在童年期人格心理埋藏下多少毛病和困难,只要抓住大学阶段角色认同的机会努力改正和完善,都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成功。如果再次失落这次机会,角色认同就可能成为终生的困难。第二,形成正确的人生理想,提高自律性。童年期的人生理想是比较模糊的,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也很直观和片面,自律能力相对比较弱。大学阶段开始形成明确的人生理想,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也变得比较具体和深刻,自律的能力有很大的提高。这个阶段,如果能不断发现自己人格素质和行为上的优点和缺点,并进行自我约束和调整,就能使是自己的人格趋向优越。

因此,抓住大学阶段人格再造的关键时机,注重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十分重要。

(三)健全的人格对大学生成才的重要意义

健全的人格是一个人健康发展的核心。在人的素质中,学历和智力只是其中一小部分,而真正决定一个人能否成功、能否为社会作出贡献的往往是人格素质。健全的人格对大学生成才的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健全的人格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人生道路上,只有具有乐观向上和较强适应能力才能及时确立奋斗目标,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实现自己确立的奋斗目标自强不息、奋斗不止。

第二,健全的人格有利于大学生全面发展。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充分和谐发展。大学生在校期间努力学习,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培养锻炼各种能力,以达到身心等各方面素质全面发展的目的。这需要满腔热情、强烈的完善欲望以及持之以恒的良好心理品质基础,即健全的人格作支撑,大学生如果没有健全的人格,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持久性的发挥就会受到影响。

第三,健全的人格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内容。健全的人格是一种内部心理机制和谐发展,外部活动具有高度效能的人格。大学生只有具备健全的人格才能拥有健康的心理,而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学生心理经常保持平衡的良好状态,以愉快的心态投入紧张的学习。

第四,健全的人格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大学生要想毕业以后立足社会、发展事业,除学业优秀、身体健康外,还必须具有能够从容应付各种社会变化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应变能力,以社会认可的形式适应外部的环境。

引导大学生不断塑造和提升自己的人格素质既是时代的呼唤,也是大学生成才的内在要求。为此,我校一直积极探索如何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人格培养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中期阶段,这一时期是个体走向独立和成熟的时期,也是一个人身心发展变化较大时期。大学生不仅要承受社会矛盾引起的心理冲突,学习、择业方面引起的心理障碍,人际关系不良引起的苦恼忧虑,经济攀比引起的心理失衡,而且还要承受恋爱产生的心理困扰等压力,大学生以尚未完全成熟的心理状态,面对复杂的环境变化,其心理发展之路必定是坎坷不平和动荡不定的。据资料显示,目前有25%-28%的大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北大学生刘海洋泼硫酸案、马加爵凶杀案等一系列暴力侵害案件,以及大量事实表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十分突出。

(二)心理健康教育与人格培养的关系

心理健康教育是人格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一是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二是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大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困扰,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以良好的心态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生活。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格培养的水平,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提高心理调适能力,预防心理障碍,矫正行为偏差等等都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来完成,这样才能促使大学生人格健康发展。

三、以“团风”精神为载体,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我校学生健全人格养成

我校一直以“团风”精神为指导思想,把“培养学生助人为乐、无私奉献,具有健康的思维方式,达到身心和谐发展。”作为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宗旨,把以“团风”精神为核心,“发展优先,防重于治”作为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努力培养我校学生的健全人格。

(一)以“团风”精神为核心,采用“三级功能”为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思想

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三级功能”:初级功能(防治心理疾病),及时地发现心理异常者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中级功能(完善心理调节),帮助学生加强对自我的认识,对他人、社会的了解,学会自我调节,增强挫折承受力,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保持愉快乐观的心情;高级功能(促进心理发展),帮助学生认清自己的潜力所在及影响因素,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积极的生活态度,从而保持充沛的精力,全面发展自己,幸福而有创造性的生活。就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来说,重点是中级和高级功能,这一直是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

(二)以“团风”精神为核心,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全方位支持

我校领导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把工作纳入了学校重要议事日程,采取了有效措施加强管理。一是建立机构,成立心理咨询室,隶属于学生工作处。二是于2003年配备一名专职教师负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三是提供专门场所和经费,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四是出台《长春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明确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及主要任务、工作目标、教育内容和具体措施,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和政策支持。

(三)以“团风”精神为核心,建章立制,规范运作

为保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开展,我校制定了《心理咨询室管理制度》、《工作职责》、《服务宗旨》、《值班制度》、《学生心理档案管理规定》等规范性制度。从不同侧面引导和确保大学生心理健康保障工作有目标、有计划、有秩序地进行,使之步入良性运行阶段。

规范个别心理咨询与辅导工作。我校学生的个别心理咨询与辅导主要是以定点咨询为主。定点咨询与辅导实行学生预约制,现已建立起一整套“预约-登记-咨询-记录-(转介)”较为完整而规范的工作流程。

(四)以“团风”精神为核心,积极搭建教育平台,开展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心理健康教育的着力点在于普及与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意识,减少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一些心理问题的产生往往是由于缺乏心理健康常识造成的,为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我校充分利用各种载体,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开展活动。

利用校园网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2004年末,我校在校园网上首次开辟了学生“团风”心理健康教育网,主要通过心理万花筒、心海导航等4个专栏,宣传介绍人际交往、学习心理等8个方面的知识,为学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提供了心理指导。2006年初,我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网进行了全面改版,第二版心理网——心灵驿站以更丰富的内容为学生提供心理指导。

编发“团风”心理健康教育资料。为增强学生的自我调试能力,2004年编发了2万余字的《心灵手册》、2005年编发《心理健康宣传月专号》报纸、2006年编发近3万字的《心理健康指导手册》。利用每年的《新生入学指南》和不定期的在校报出“心理健康教育专版”及校园专题心理健康知识展板宣传心理健康知识。

定期举办形式多样的“团风心理健康宣传月”活动(现已成功举办五届)。每年,我校都会举办不同主题的“团风心理健康宣传月”活动,在活动中注重知识性、广泛性、趣味性和实践性的结合。每届宣传月都会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增添一些新鲜元素。目前,现场心理测试与辅导、心理图片展、心理影片评析、有奖心理知识问答、心事坊等活动已成为我校学生熟知的传统活动,每次的《心理健康宣传月追踪调查问卷》也显示这些活动是受学生喜爱度最高的;校园心理情景剧、心理趣味运动会、团体心理辅导等新活动也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每次都会有很多学生参与其中。“心理健康宣传月”活动在学生中营造了一种了解心理健康、关注心理健康、重视心理健康的氛围。使学生能对心理学的相关问题有所了解,引导学生遇有心理问题主动咨询;使学生从内心深处体会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清醒的认识到,只有拥有健全的人格、愉快的情绪和健康的心理,才能为自身的发展奠定内在基础。

成立协会。根据相当多的同学都十分喜爱心理学这一现实情况,2004年10月,我校成立了第一个心理方面的学生社团——“心理协会”,为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渠道。

举办不同类型专题讲座。针对学生工作人员、心理健康宣传员、学生等不同对象举办《认识校园精神疾病》、《大学生人际交往》、《健康从心开始》、《做情绪的主人》等多种类型的专题讲座。几年来,已举办各类心理健康讲座近百场次。

(五)以“团风”精神为核心,积极开展心理普查与专题调研,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我校通过开展新生心理普查和专题心理调研,掌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全貌,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奠定坚实基础。

做好数据的分析处理和有问题学生的筛查、干预、跟踪、控制等工作。从2003年起,我校开始对新生进行心理普测,对测试后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形成普查报告。现已对全校1万余名学生、心理健康的90万多个数据信息进行了分析。每个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都在心理测评工具箱这套软件中记载。我们把在测试中发现的存在心理异常因子的学生情况及时反馈给各院辅导员,并对有严重心理问题倾向的学生进行邀约。

针对大学生焦虑问题、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等方面开展心理专题调研,更详细的掌握我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特点、规律。如,通过调研了解到了我校新生中,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优于男生、城市学生优于农村学生、独生子女优于非独生子女、女生的强迫因子显著高于男生等特点。这些特点、规律为我们开展工作提供了依据,切实加强了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科学性。

(六)以“团风”精神为核心,实行动态监控,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需求和问题

学生的心理问题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为实现对学生发展需求和心理问题的动态监控、及时发现的工作目标,我校构建起心理健康教育“三级防护网”,即:“团风”心理咨询室、各院辅导员、“团风”心理健康宣传员。“团风”心理健康宣传员是由从各学院遴选出的学生组成,其主要工作任务是收集信息,发现问题;普及知识,提高能力;组织活动,营造氛围。这样,学校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需求,在第一时间发现可能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将心理问题解决在萌芽阶段。

开展心理危机排查工作。我校在放假返校后、新生入学时、期末考试前后等时间段,不定期组织开展心理危机排查工作。重点排查对象为有心理疾患的学生、失恋学生、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等。对于危机轻微的学生由学院辅导员负责引导和监控;危机严重的学生及时推荐到心理咨询室进行咨询辅导或转介。

通过几年的努力,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以咨询人数为例:前来主动咨询的学生数由以前的每年46人次,上升到现在的每年210人次等。我们看到校园内的心理文化氛围越来越浓;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认识更加客观,关注自身心理健康的人数也越来越多,学生们已形成了自我保护,健康心理发展的意识,为注重心理健康、发展健全人格营造了浓郁氛围。

执笔: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