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此网站!

“团风”精神的思考与探索

依托“团风”精神有效载体提高青年学子文明素质

创建时间:2014-01-01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是思想道德建设,道德素质是其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作为传播社会文化、社会文明的重要载体,是发展和建设新时期精神文明的直接参与者和传播者,大学生自身的素质,直接地影响完成历史重任的质量。因此,加强大学生基础文明素质教育,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扭转社会风气,促进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及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高校加强基础文明素质教育就是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打基础做准备。

文明素质是以思想修养为灵魂,以文化修养为基础,表现为个人处理社会关系的品格和修养。良好的文明修养透射出一个人高尚的人格和美的心灵,它促进了社会关系的协调和稳定,促进了社会信息的交流与合作,为我们构筑了通向成功的桥梁。而高校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地,应当成为全社会创建精神文明的传播源、辐射源。具有较高知识层次的高校大学生,其文明素质相应的也应该具有较高的层次,他们应该走在社会的前列,并应承担创造、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崇高使命。因此,如何提高大学生文明素质,把大学生培养成为既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又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素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校迫在眉睫、刻不容缓的一项艰巨任务。

近年来,我校综合运用教育、行政、舆论等手段,组织实施大学生文明教育工程,在提高大学生文明素质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些成绩。

一、以校园文化建设为抓手,搭载文明教育新载体

积极开拓校园文化建设的新载体,广泛深入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精心打造一批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具有感召力、亲和力和时代感的活动品牌,使大学生在活动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以塑造大学精神、提高文化品位为目的,大力开展以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建设。在大学生中强化勤奋学习、求实创新的校园精神,把素质教育的主题渗透到科技、文化、艺术、体育等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活动中去,提高大学生的开放意识、国际意识和竞争能力,使大学生在良好的校园氛围和环境中潜移默化接受熏陶,提高全面素质。

我校长期以来把学“团风”与校园文化活动有机结合在一起,注重精品建设,体现文化品位,提升科技含量,打造文化品牌,是我校校园文化活动的总体思路。几年来,经过各级团组织的潜心挖掘、精心设计和凝练提高,我校形成了机制规范化、学院特色化、活动系列化的校园文化格局,并塑造了校园文化列车和青年文化艺术节两大校园文化活动品牌。校园文化列车和青年化艺术节每年各举行一次,两大品牌工程从丰富课余文化生活、提高鉴赏能力、提升专业学术水平、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兴趣爱好等五个方面,设计了文艺体育、读书欣赏、科技竞赛、志愿服务和社团文化等五大板块的精品系列活动,现已成功举办14届,极大地丰富了广大团员青年的精神文化生活。

几年来的实践与探索,学校各基层团组织也积淀了厚重的文化底蕴,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品牌活动。社团文化艺术节、外语节、话剧小品大赛、电子设计大赛、网络文化艺术节、“假如我是经理人”个人设计竞赛等广大团员青年喜闻乐见的活动脱颖而出。这些功能各异、特色不同的文化活动极大地满足了团员青年的专业爱好需求,提高了团员青年的参与度,扩大了校园文化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浓郁了校园文化氛围。2005年我校获教育部举办的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还先后获市大学生环保服装设计竞赛金奖、吉林省大学生诗歌朗诵大赛金奖、全市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大合唱优秀组织奖等荣誉称号。

二、加强团的自身建设,增强学生文明意识

我校共青团组织始终把思想建设放在团建工作首位,高举团旗跟党走,不断弘扬“团风”精神,在各项工作和活动中牢牢把握正确的思想主题,处处体现团组织的先进性。一直以来,学校坚持考核和评优相结合、思想建设与文化活动相结合的工作思路,加强对基层团支部的指导和考核力度。积极开展“标准化团支部”的考核与验收工作,从团支部建设的组织机构、管理教育、理论学习、组织生活等四个方面制定考核细则,规范支部建设,年终达标率达到100%,我校还连续多年被评为长春市“红旗团委”,2007年被共青团吉林省委评为“吉林省五四红旗团委”。

学分制的实施和学校后勤社会化的推进,大学生的组织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方面,学分制打破了过去集中统一上课的教育模式,同一班级的学生在选课、上课方面出现了较大差异,原有班级的概念有所淡化;原有的以班级为单位建制的团支部已经不能更好地适应新形式的要求。另一方面,与传统的学生宿舍相比,学生公寓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学生自主选择住宿标准,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班级的学生住在了一起;学生居住更加集中,硬件设施更加完备;公寓成为了学生学习、生活、交流的重要园区,也是课堂之外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学生公寓的氛围如何,对大学生的成才及其人格的形成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确立将产生很大的影响。

因此,面对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为加强和改进我校的学生文明礼仪素质培养工作,更好地发挥团组织的思想教育功能,扩大团组织的覆盖面,积极探索新时期团的职能建设、组织建设的新方法、新途径,进一步发挥共青团组织团结青年、教育青年、带领青年的核心作用,切实夯实团在高校青年群众中的基础,不断发挥团联系青年和发挥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作用,为党输送新鲜血液、达到“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党团共建”的良好目的,使大学生公寓真正成为先进文化的学习阵地、宣传阵地、教育阵地。我校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及时调整了工作部署,延伸团的工作手臂,在公寓和学生社团中建立团的基层组织。

我校还严格抓好“推荐优秀团员作党的发展对象”工作,规范“推优”程序。同时始终注重抓好专兼职团干部队伍建设,通过培训、考核、研讨、调研等途径提高团干部素质、开阔团干部思路、增强团干部应对共青团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我校团组织不断为党的事业培养和输送工作骨干,一大批团干部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成为学校发展的中坚力量。

三、积极组织主题团日活动,提高学生文明素质

高校团日活动是团支部开展的主题鲜明、内容充实、效果良好的团的基本活动。团日活动的主要任务是加强团的基层建设、强化团员的政治意识和组织观念,开展适合青年学生特点的生动活泼富有成效的教育活动,以培养青年团员的政治修养、文化修养,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使他们具有健康的心理。开展团日活动的根本宗旨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高校团日活动必须着眼于素质教育,注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的全面综合发展。

积极开展团日活动,对于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开创基层团建工作的新局面,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切实的意义。一是能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团干队伍。高教改革对团员干部的理论水平、政策水平、知识水平、工作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团日活动的组织和实施,团干部可在实践中努力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不断加强自身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修养,树立起良好形象,从而用高尚的人格力量影响教育广大团员青年、培养他们明理、懂法、守纪、律己的品格,让他们在良好的氛围中健康成长。二是能切实加强基层团组织的建设。基层团组织是团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只有把基层团组织建好,共青团才有凝聚力和战斗力。在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积极探索,大胆改革,真正把团日活动办成团结、教育、引导青年团员的阵地,通过团日活动培养出高素质的跨世纪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此外高等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和基地,团日活动只有围绕教育来进行,才能上档次,有意义。

因此,我校从实际出发,切实加强素质教育,依托弘扬“团风”精神主题团日活动,各学院各班级开展了富有时代特色、体现“团风”精神、促进青年成长的一系列活动。近三年,我校共开展主题团日活动695项,参与人次达24419人次。我校始终坚持以团日活动为阵地,加强基层团建工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做出积极努力。

四、加强社团文化建设,推进文明教育进社团

学生社团是大学生基于共同的兴趣和爱好并为满足这一兴趣和爱好的需要而自发组织起来的群众性组织的学生团体。目前,大学生社团已成为高校具有较强影响力和凝聚力的学生团体,并在诸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高分低能的学生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当代大学生越来越迫切地要求德才兼备、全面发展。学生社团通过开展各项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营造高品位、高素质的校园文化氛围,增强同学们的集体观念、团队精神,培养同学们的奉献精神、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道德修养。由于学生社团组织的活动贴近学生生活,形式丰富多样,易于被学生认可接受,在推动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方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社团为学生的技能成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学生加入某一类社团,在发展自身爱好的同时,不断使自己某一方面的技能得到锤炼,并在不断向社会和他人展示的同时,获得较强的自我认同感,加强自身的自信心,从而为培养健康的人格打下基础。学生们在社团活动中不断培养锻炼了自己的一技之长,这些一技之长不仅可以促进专业的学习,更对学生走向社会的未来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学生社团是学生干部成长的重要基地。组织一个社团需要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和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这需要社团负责人具有较高的威信和影响力、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良好的学习成绩和工作热情,而这一切也正是学生干部所必备的条件。

(四)社团促进了广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大学生面对的挑战也愈来愈多,竞争也愈来愈烈,作为一个现代社会的优秀人才必须具备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而大学校园中许多体育健身类社团和诸如心理协会等社会科学类社团在这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成为学生自我锤炼意志、通过沟通敞开心灵的重要场所。

(五)学生社团是深化素质教育,开展素质拓展计划的重要途径。学生社团不但是培养学生干部的摇篮,同时也是学生干部、学生党员进一步发挥自身潜能的阵地。如学生社团的学术讲座、理论研讨、文艺演出、体育竞赛、志愿者服务等将成为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重要内容。

我校积极鼓励和扶持学生社团的发展,健全组织、规范运作。学校现有科技学术类、兴趣爱好类、艺术鉴赏类、文艺体育类、公益服务类社团85个,各类社团活动异彩纷呈,丰富了学生们的课余文化生活,满足了学生多层面的兴趣爱好。尤其是我校“团风”志愿者协会,近三年来共设计开展活动3000余次,累计参与志愿服务时间超过45万小时,活动效果好,影响范围大,在校园和社会上一次次掀起了颂扬“团风”精神的热潮。“团风”志愿者协会先后被团省、市委评为文明社团、长春市青年文明号、长春市学习雷锋志愿服务先进集体、长春市“五四红旗集体”、省级青年文明号、省“十佳学生社团”荣誉称号。2004年作为吉林省唯一推荐参评全国第五届中国十佳青年志愿服务集体的候选单位,并入围全国前20名。2006年被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评为全国高校“优秀学生社团”。

加强大学生基础文明素质教育,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全面提高人才质量,造就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重要措施。我校是“团风”的故乡,多年来,学校牢牢抓住这一独特的教育资源,不断赋予“团风”精神新的时代内涵,使之发扬光大,为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为促进学生文明礼仪素质的养成,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四有”新人发挥了积极作用,成为学校办学的一大特色。“团风”精神从当年的扶贫救助活动拓展到学校育人工作的各个领域,渗透人才培养整个过程,成为塑造新时代大学生优良品质的动力源泉。

未来是否为我们所拥有,关键是看我们今天怎样做,大学生是祖国未来建设的栋梁,在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今天,精神文明素质教育,特别是文明礼仪教育,应该也必须放在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位置来抓。全面提高大学生文明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中首要的,也是最根本的。因此,我校将高举“团风”旗帜,新时期不断赋予“团风”精神新的内涵,在人才培养中既立足于现实,又着眼于长远,不断造就“团风人”成为祖国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执笔:王伟